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9月20日,宝坻区教师发展中心第四党支部开展了以节约粮食为主的2023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
孟昭新同志主持本次文明实践活动的启动会,他指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文明建创建一线,紧扣中心工作,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开展反结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崇尚节俭;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做到相互提醒,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节约当成生活习惯的好行为。
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粮食浪费,把粮食生产和防止浪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不仅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也是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勤俭节约始终是中国人民的持家之宝、兴业之基、治国之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中国革命斗争,无数革命先烈靠啃树皮、吃草根,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艰辛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多次经历自然灾害,不少人有过忍饥挨饿、节衣缩食的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群众收入普遍提高。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在走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传家宝,这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优秀传统和道德品行。
随后,第四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来到附近社区和街道,对过往民众发放宣传单,并耐心讲解,餐饮浪费不仅意味着食品、食物、粮食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对于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节用裕民,节俭兴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运用法治力量引领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