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众 引导群众 以文化人 成风化俗

许涛

  • 发布日期:2015-08-27 16:58
  • 来源:
  • 字体大小:
  • 打印:

许涛:大学生募捐救父 3年后如约还款

120-160.jpg

 

许涛,男,26岁,宝坻区新安镇郑家庄村人,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现在北京某公司任职。

2012年,为救患白血病的父亲,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捐,并郑重承诺3-5年内还款,几个月时间募集到数十万元。时隔3年,如今虽然父亲已经去世,许涛却不忘偿还这份恩情,他践行承诺开始还款,并附上了利息。许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诺千金”这四个字,更将善行与美德不断传递。

    

    当初的承诺

   “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我都会及时将我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您找不到我。毕竟您的任何一分钱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真心谢谢您了!”

2012年,在父亲突患白血病后,宝坻籍大学生许涛向社会募捐,最终他筹得了50多万元善款。前日有网友发文称,如今许涛真的开始履行当年诺言,以5%的利息开始偿还当年所得到的资助。被他的诚信所感动,阿里公益将联合一家媒体奖励他1万元。

还债三年后信守承诺还善款

   “原来这个年轻人只是在完成他当初的承诺!”前日,网友曾先生发文称,三年前他曾经捐助过的许涛,如今还了当时他捐的钱,并附上了每年的利息。

    根据曾先生文中所述,周末时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是名年轻人。“表示想确认一下账号,进行还款。”

曾先生起初还以为对方是骗子。年轻人解释说,自己的父亲在几年前身患白血病,他不得已在微博上发出求助,幸得许多好心人的资助。如今,他就是要按照当初的承诺,偿还这些善款。

    这时曾先生才想起来,三年前他曾经捐助一个名叫许涛的大学生。当时,许涛的父亲患了白血病,家境贫寒的他无力支付治疗费,只能在网上发起募捐。许涛曾经承诺过要还钱,现在他正在履行诺言。

曾先生说,当时他告诉许涛,不用还钱,“但他跟我说,我知道您不图回报,但是当初是所有人帮助了我,我才能多跟父亲相处了两年。如果您现在不需要这笔钱,您可以再捐给别人。”

接到许涛电话5分钟后,曾先生接到了银行短信,除了当初自己捐出的那笔钱之外,还多出来10%,许涛的汇款留言写着:“两年每年5%的利息,谢谢您。

   “我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诺更宝贵的事。”因为深受许涛行为的感动,曾先生将事情经过发到了网上,这也引得了众多网友的赞许。截至目前,原微博的转发数量已超过15万次。

缘起为救父放弃科研梦

许涛的家在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郑家庄村,父母都是在家靠几亩地过活的农民,年收入不过3万元。2012年6月初,许涛的父亲被查出患上了急性髓系M1型白血病。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当时还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就读的许涛和家人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到几万元,但他要面对的是高达40多万元的化疗费和骨髓移植手术费。为了救父亲,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科研梦。

许涛在网上发布了求助信息,并不断公布爱心捐款的名单。虽然这份名单当中,有不少只是捐了几元钱,但他对每一个捐款者都说了“谢谢”,就连他的QQ签名也改成了“感恩”。

    根据许涛当时发布的信息,他希望捐款者能提供一个详细的账号,并表示会在3—5年内开始还款。因为是借钱的性质,同时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无论他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都会及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捐助者失去自己的信息。

追访他住月租300元的房子

依靠这笔钱,许涛父亲与一位亲属配型成功,骨髓移植和化疗费用花了40万元左右,渡过了当时的难关,但因病情太重,已于2014年去世。

   “这孩子压力应该挺大的。”许涛的母亲说,虽然儿子没有明确表示,但她能感觉到,收到50万元捐助的事情,一直压在许涛的心里。

   “他真的很感激这些捐款的人。”许涛的母亲透露,可能考虑到目前自己和家庭的情况,连有人为许涛介绍对象,他都没有接受。“可他爸爸走了,家里的条件也不好,这钱该怎么还上啊。”

在前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许涛就留在了北京工作。据许涛母亲透露,许涛目前的收入并不算高,而且过得非常节俭,租的也是一个每月仅300元的简陋住处。

声音“慢慢还,还一些是一些”

接到记者电话时许涛正在天津出差。他说自己工作非常忙,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有时连中饭都没有时间吃。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努力工作,尽快还钱。

今年3月起,许涛开始兑现自己3年前的承诺—还钱。包括还给曾先生的这笔钱在内,许涛现在已经还了一万多元钱。许涛说,自己刚工作一年多,目前每个月工作收入5000多元,“慢慢还,还一些是一些。”

532283.52元,这是许涛需要偿还的捐款。这个数字,他记得很清楚。捐款的爱心名单和捐款总额,他在微博上公布了19次,2012年12月1日最后一次公布的就是这个数字。当时,许涛把捐款人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但有些人捐款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现在我也找不到他们了,但我会试着找,尽量攒钱还给大家。”

    许涛有顾虑,他不愿意自己还钱的事情被“传来传去”。

   “以前我看到过一个故事,鲁国颁布一道告示,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为奴隶,只要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是没要求任何回报。你觉得他这么做对吗?”

许涛说,如果有能力的人不求回报,那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还愿不愿意赎回同胞呢?没有能力的人把同胞赎回来,是不是也不能要求回报了?慢慢地,赎人的事就会被淡化,人们都不愿意做这件事了。

他担心的是,如果自己还钱的事情被关注,以后没有能力还钱但也需要帮助的人,大家还会不会捐钱?

点赞:诚信之德

许涛简单的践诺,赢得纷纷点赞,原因正在于,一诺千金、一诺千钧,背后的“诚信”二字,让人感动。“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无关利益的得失,诚信显示的是一个人高度的自重,是一种发自于心的尊严感。诚信之心加上孝亲之行、感恩之情,许涛的选择拨动了人心最深处的弦。

当年的微博捐助温暖了许涛最无助的心,而他今天的践诺,既是感恩的回报,更是善行与美德的又一次传递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