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众 引导群众 以文化人 成风化俗

高得龙

  • 发布日期:2020-06-30 22:37
  • 来源:
  • 字体大小:
  • 打印:

一个人献一次爱心容易,难的是十几年不间断地献爱心。宝坻区牛道口镇郑各庄村的高得龙一家,父子两代人将爱心火炬传递。

  12月14日,宝坻区桑梓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再次迎来了高得龙和高文伟、高文超父子三人。这是自9月份以来从父亲高得龙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以后,哥俩第三次前来捐款了,今后他们每人每月都将拿出500元善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们的爱心,与12年来耳闻目睹父亲高得龙无私捐款的善举是分不开的。

  三间破旧的平房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再没什么像样的东西了,院子里有一台破旧的饲料加工机器。就是这样的家庭状况,高得龙却从1999年开始,坚持每月拿出部分收入用来捐助需要帮助的人,受到他资助的不仅有烈士亲人、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孤儿,还有一些困难的养殖户,这12年间高得龙共计捐出了五万余元,虽然这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却是这些年来将近一半的家庭收入。

  今年52岁的高得龙是牛道口镇郑各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全家靠着几亩田地和一个饲料加工作坊维持生计。至今一家人仍旧住在破旧的三间老房里。在高得龙家里,应记者的要求他找出了这些年来所得到的荣誉证书,劳动模范、文明家庭、爱心助学先进个人,数不清的荣誉是高得龙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和高得龙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一心助人的源头,他说:“1998年春,我跟朋友借了点钱办起了饲料加工厂。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经过辛勤的劳动,又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很快还清了外账。生活有了保障,我觉得我应该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从1999年2月份开始,我就每月去县民政局,捐给贫困地区500元钱,当时我每月收入800元左右,有两个孩子上小学。随着收入逐渐增加,我又每月捐给县残联500元。”他先后资助了甘肃贫困地区武都县防透乡中心小学35名特困生,还捐给了乡残联、敬老院、“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的亲人、天津市红十字会、宝坻区红十字会、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孤儿,还帮助了一些有困难的养殖户。

  12年,200多次捐款。高得龙的善心善举也无形中影响着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高得龙将手中的爱心接力棒交到了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