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众 引导群众 以文化人 成风化俗

张金勇

  • 发布日期:2020-08-27 15:49
  • 来源:
  • 字体大小:
  • 打印:

1598514543656082225Copy.jpg

今年38岁的张金勇,是马家店镇王辛庄村人,一岁多因患小儿麻痹症,肢体落下了残疾。面对命运的多舛,张金勇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气馁,用拐杖支撑起艰难的人生,一路蹒跚地走来。他付出超出常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做一个完美的逐梦人,让柔弱的臂膀成为父母妻女最坚实的依靠。

幼时,张金勇只能靠爬行来挪动身体,一直爬到了该上学的年龄。8岁时,小金勇看到别的小朋友能够背着书包去上学羡慕得不得了,他让父亲用树杈给他做了一副拐杖,拄着到村小学上学了。由于父母当时在生产队忙着挣工分,没有时间接送他上学,每天的往返路程都是他自己来完成,树杈做的拐杖拄坏了一副又一副。这期间,不管受到顽皮小朋友的多少嘲笑,摔了多少跟头,糟了多少罪,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学业。让小金勇感动的是,遇到不好的天气,老师总会嘱咐其他同学把他这个每次考试都会名列前茅的学生送回家。小金勇是个有心的孩子,小学还没读完,就开始为上中学做打算了。果园中学离家有四里地,要想走完这四里地,树杈拐杖无法支撑了。于是,他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但是他的左腿完全失去了活动力,只有靠右腿来练习骑车,在潮白河大堤上,金勇右手扶左把,左手拿拐杖,右脚蹬车子,屁股不能坐在自行车座子上,跟划船一样,从坡上往坡下划。先从小坡开始练,再到大坡练习。金勇用特殊的方式骑着车子,完成了将近两年的中学学业。为了减轻父母为他治病而承受的经济负担,金勇含泪退学了。

开始,金勇在舅舅家一个表兄的帮忙下,去一个民办的塑器厂开始打工。刚进入厂子后,他在包装车间,每月的工资只有60元,后来在车间主任的建议下开始学技术,学着用塑料捏小鸡、小狗、小熊等工艺品。金勇手巧,再加上好学,很快,一个月就挣到了100多块钱。但是,由于冬天车间温度很低,对血脉流通不畅的左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脚趾开始腐烂,一个月的时间就烂掉了三根脚趾,可怕的脉管炎疯狂地侵蚀着金勇残破的躯体。截肢手术是在天津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金勇从麻醉状态中醒来,打量了一下自己,问守在身边的父亲:“爸爸,我的脚呢?”

经过一年时间的心理调节,金勇走出了他人生的又一个低谷时期,申请了营业执照,在同村的二姐家开了一个小卖部。但是小卖部的生意只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根本解决不了家里的正常开销。为了能使家里过得更好,他开始思索自己的未来人生。在一次听收音机时,他无意间听到廊坊一家技校招收电器维修速成班学员的消息,打电话咨询后,金勇欣喜的将去学习的想法告诉了大姐夫,大姐夫非常支持金勇去学电器维修,并为他凑起了全部学费。经过9个月的理论学习实践,1998年,金勇学成归来,凑钱在宝坻城里开了一个电器维修部。刚开始由于信任度不高,几乎没有多少生意。他就通过散发名片、广告宣传页等方式,推销自己的电器维修部。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金勇凭借着技术和周到的服务,慢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每年会有6000多元的收入。然而,面临北城墙的拆迁,金勇不得不将电器维修部搬回家。搬回家后,金勇一度放弃家电维修,用新买的三轮车到城里出租,可是当客人上车后发现车上放着拐杖时,都不敢坐他的车。出租的生意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张金勇又重操旧业,干起了家电维修。重新开拓市场是艰难的,他开着三轮车入村,用小喇叭一遍一遍地喊,每给一户人家修完家电,就留下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名片。一来二去,周围的村子都熟悉了张金勇和他的三轮车,谁家家电有问题了,打个电话就等着金勇上门了。现在,张金勇的小喇叭早已闲置不用了,每月会有1500多元的收入。自己的收入不但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而且,代步的工具也从三轮的摩托车,换成了一辆崭新的四轮电瓶车。印着“金勇维修”字样的电瓶车,成为流动在乡村的一道美丽风景。

一路走来,凭着自身的刻苦努力及客户对他的信任,金勇的家电维修“事业”进入了平稳期,一个人不仅能赡养70多岁体弱多病的双亲,同时解决了智障妻子和9岁女儿的生活费用。(本报记者 霍君 特约记者 袁鸿飞